7/10. 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情感结构摆脱不了强烈的政治宣传,开头镜头展示父亲脚上的长条伤疤和叔叔毁坏的耳朵,细节控诉战争带给民族的重创,最突兀的一幕是父亲带儿子上医院看望陌生的生母,养母给生母跪下道歉,其中的人性美好得不切实际. 父亲对同样身为军人家庭代表的喜一,不鄙视反而热心接纳,他赶走嘲笑妓女孩子的顾客并给孩子变魔术忘记悲伤,眼神放空望着喜一唱的军歌,一个和蔼、为国而战的军人父权形象巧妙模糊了侵略者的本质. 或许用意识形态批判这部细节纯粹朴实的电影有失偏颇,毕竟医院外的无声小丑、船上点酒精烧螃蟹的场景都极富震撼力,儿童充满光辉的眼神将与母洗澡、逛集会弄丢钱和窥见接客一幕幕的满腹委屈和绝望,表演得恰如其分,河神节夜晚烟火和结尾房船的门窗紧闭达到了痛楚滋味的高潮,这种被美化的人性是反战文艺作品的通病. 奔著欣賞自然文人風情的目的去看的,大致上是可以的,風景拍得不錯,人文也有點韻味,然而除此之外,可取之處就不多了. 整段故事是在講兩個長期在外闖蕩的納西族孩子,打破了東巴規矩,一個未婚懷孕、一個訂婚分手,且各自帶了對象回鄉,希望得到認可. 遺憾的是,前半段過度著重於營造過街老鼠的氛圍,又生硬地說長輩不是不尊重的老古董,人人都可以上來罵上一句,就是沒人能做點什麼,老實說,誰會有好感呢?後半段也很遺憾地,沒有寫好轉折來處理親情變化,只注重在木樹這段三角戀上,還硬要談大哥的過去,結果便是都說不好. 敘事鬆散的結果,使得結尾相當草率,突然間爸爸就接受了感情,婚禮就辦了,配上凌亂的剪輯,將三多節的氣氛在短短兩分鐘內帶過,最後羅麗還一本正經地說自己成了納西族的一份子,有嗎?給個名字就算了?情感上可感覺挺離異的. 回首青春,这些年最不想错过的人,一直是你. 可我这一次,真的错过你了.